香港浸會大學矢志成為一所領先亞洲的硏究型博雅大學,致力進行世界領先的研究,拓展知識領域,應對全球挑戰,造福社會。
追求卓越研究是浸大《策略發展計劃2018-2028》的優先策略之一,大學不斷加強其實力與優勢,以開拓世界級研究,為社會帶來重大影響。
醫療保健系列 從藥物認證到新藥研發 (中醫藥)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對中醫藥進行不同方面的研究,糅合現代科技與傳統中醫藥智慧,浸大知識轉移處特備以下有關浸大中醫藥研發的專題。 從中藥鑑定、分析、研究,以至新藥研製各方面講解,藉此讓更多的市民大眾對中醫藥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醫療保健系列 從診斷到治療 (腦退化症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阿爾海默症協會(ADI)的報告指出,全球每3秒就有1個人被診斷出患有阿爾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或失智症)。隨著人口老齡化,阿爾海默症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及經濟問題。
神經退化症目前是不治之症,現時醫學界對神經退化症的治療主要是減輕症狀而還未有徹底根治方案。以現今科技有哪種方法可以檢測, 甚至治療腦退化症? 現在藉本短片向大眾介紹浸大中醫藥院及理學院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會為大眾帶來什麼希望。
創新抗病毒標靶藥治療鼻咽癌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的科研團隊致力於研究及開發新科技,最近對有關皰疹病毒(EBV)引起之癌症的獨有生物標記及診斷方法有重大突破,並把專利授權予一間由該團隊衍生的初創公司BP InnoMed Limited,以診斷和治療方向推行其商業化。EBV是皰疹家族中八種已知的人類皰疹病毒類型之一,並且超過90%的人群受其感染。全球每年約發現20萬宗與EBV相關癌症的新病例。與EBV相關癌症之一-鼻咽癌(NPC)是中國南方最流行的癌症。在廣州每年有4000多宗新的病例,當中有超過80%癌症病人是處於第3期和第4期,其中第4期癌患者的生存率僅為38%。
由於像EBV病毒是與宿主有著密切的關係,針對特定病毒蛋白成為研發抗癌藥和成像劑仍是重點策略。 Epstein-Barr核抗原1(EBNA1)是所有EBV相關腫瘤中唯一表達的EBV病毒蛋白,其主要功能是維持EBV基因組的穩定及持久性。浸大的科研團隊發明了抗EBV相關癌症的藥物,研發了一種針對EBNA1的藥物探針,臨床前試驗結果顯示,該藥物能有效地抑制與EBV相關癌症細胞的生長。以小鼠為模型的實驗證實僅以超低劑量4μmol/kg就能抑制超過九成的癌細胞生長。而且,本發明的新藥對正常組織的副作用較少,因此抗EBV癌症治療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我們的目標是探索和開發可配合磁共振(MRI),或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成像的,亦同時能抑壓腫瘤活性的多功能生物探針和治療方法。
BP InnoMed Limited現時由一群藥物化學、生物學和有機化學合成領域的專家組成顧問團隊,為客戶提供先進產品及解決方案。團隊的主要目標是開發一種可以通過臨床試驗,並且可在醫學界應用的EBV相關癌症的成像和治療雙作用劑,提供各種各樣的診斷治療的策略和方法。最近,我們與清華珠三角研究院合作,計劃在廣州和香港建立聯合實驗室,並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的藥物開發項目。
中藥材定性定量分析
名貴中藥如鐵皮石斛、冬蟲夏草廣受歡迎,但它們價格昂貴,市場產品眾多,質素參差,真假難辨。針對市場上的混亂情況,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研究團隊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生活上,提出了一個快捷準確的化學鑑定方法:透過檢測鐵皮石斛和冬蟲夏草的特徵性多醣標誌物,即可分辨藥材之真偽,目前該方法已獲香港、澳門、中國及美國專利。團隊更連續三年得到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提供資助成立初創企業「香港鐵皮石斛檢定中心有限公司」,獲香港浸會大學獨家授權使用專利技術,藉此服務業界,為中藥產業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本公司的服務對象為中藥業界,為中藥零售商、批發商及種植基地的產品進行鑑定。最近,本中心亦成功獲得香港科學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為期四年的資助,即將進駐科學園。計劃將會提供各種支持,包括資金資助、辦公場地、實驗室支持等,有助本中心未來繼續進行更多有關名貴中藥鑑定的研究,更好地為中藥業界服務。
非侵入式阿爾海默症檢測套裝
阿爾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神經退化疾病。它會影響大腦的功能,包括記憶、思維、行為和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儘管目前無法治癒阿爾海默症,但早期介入和及時治療可以減慢病情惡化的速度,讓患者得到較長的正常生活時間。人體內有與阿爾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記,透過測量它們的濃度可有助於早期診斷。
黃文成教授和李紅榮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只需透過血液、唾液或尿液就能檢測出阿爾海默症。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下,新檢測方法更快、更靈敏、更便宜,而且侵入性更小。這新的檢測方法僅需幾微升的體液即可檢測到阿爾海默症相關的生物標記。
納米囊泡可改善慢性病藥物的穩定性和功效
糖尿病和哮喘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由於現時仍未有方法可以完全根治糖尿病和哮喘病,患者只能暫時利用藥物來降低發病機率和舒緩發病時所帶來的痛楚。但是,糖尿病和哮喘藥物會被人體迅速代謝,當中活性藥物成分的藥效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此外,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較高劑量的藥物,以抵消藥物成分在到達身體目標部位之前的流失。
有見及此,楊博士及他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新的技術,透過製備固態脂質囊泡來有效地包裹著藥物及作為藥物傳遞系統,可以控制藥物活性物質在體外和體內的釋放速度。這脂質囊泡可以保護及載著藥物到身體局部位置,然後以適當速度釋放出藥物活性物質。這既達到更好的藥物傳遞效果,又可增加藥物的有效作用時間和穩定性,繼而減少藥物的劑量、副作用及毒性。
癌症診斷及光動力療法的新型藥物
光動力療法是一種已知的癌症治療方法-可以利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人體內的感光劑,以激活感光劑並破壞特定的癌細胞。尤其可應用於治療皮膚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癌症。目前,只有少數用於光動力療法的感光劑藥物得到美國FDA認證或正進行臨床試驗。
有鑑於種種對感光劑改進的需求,例如對癌細胞特異性、光穿透深度和安全性方面等,黃嘉良教授與他的研究團隊發明了專門針對癌細胞的新一代感光劑藥物。該感光劑是具有特定官能團的卟啉-鑭系元素配合物,可以與特定的肽結合以增加對癌細胞的特異性。該藥物是相對安全,因為它能在較低的光能量下使用。 它具有高特異性和對破壞癌細胞的選擇性。因此,它不會在治療期間和之後對患者產生不良影響。此外,該藥物還可以配合磁力共振掃描(MRI),用於早期疾病診斷。因為它可以用作造影劑以提供高分辨率圖像來準確診斷癌症。
腸易激綜合症療法
卞兆祥教授的「腸易激綜合症療法」,是浸大中醫藥學院與中大醫學院合作,參考中醫的傳統方劑「痛瀉要方」,並修訂成一道用於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狀腹瀉類別的藥方,臨床測試證實治療效果理想,大部份服用複方湯劑八星期的患者認為症狀有所改善,停藥八周後亦未見復發。本項發明專利已授權培力控股有限公司,將複方製成顆粒,並分別獲得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批准於國內和香港展開大型臨床測試。
步態分析工具
便攜式步態分析儀(GA)- 用於檢測動作相關疾病及研究人體步態的技術是一個簡單和非入侵性的新技術。步態分析儀是一種用於評估我們在行走或奔跑時所發現生物力學異常的方法。此外,它通常用於運動生物力學,以幫助運動員更有效地識別傷患人士的姿勢或運動相關的問題。傳統技術上,它需要每秒花費數百張圖片,並使用多達15台相機進行分析。但在這發明中,我們簡單地在測試者的腰部後放置一個傳感器,並要求他步行20步,而所收集的數據將使用算法在計算機中分析,是一種非入侵性的方式來準確和精確地判斷雙腿長度的差異(LLD)。
張教授說:「步態分析是一個對於人體動能的系統化檢查。簡單來說,這能用作找出步行及或跑步時機能不正常的問題。 另外,這是經常會在運動生物力學上使用,以幫助運動員可以更靈活地跑步,以及替傷患人士找出他們有關姿態或動作的問題。步態分析一般廣被專業人士所使用,例如足科醫生、物理治療師或一些經過受訓的人士,過程十分複雜。 而這一個全新及便攜的步態分析儀,可以簡單量度步態 ,如走路、跑步等動作及其他未曾出現的細節。」
前列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
浸大與其初創企業「新生命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發明的「前列腺癌無創尿液檢測試劑盒」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上獲「評判嘉許特別金獎」和「泰國國家研究局國際最佳發明特別大獎」。
「前列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可檢測尿液中的由癌細胞產生的尿多胺,準確度達八成五以上,用戶只需自行將尿液樣本與化學試劑混合,30分鐘後便可知道患上前列腺癌的機率,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求醫。
幹細胞療法的醫療器材
翁建霖教授與黃陟峰博士的「幹細胞療法醫療器材」,是以一種基於生物相容性材料構建的體外無機納米基質(iSECnMs),在不需要添加生長因子或其他化學試劑的情況下,用於體外幹細胞培養及定向分化,希望日後藉此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慢性疾病和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