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活節奏急速,環境瞬息萬變,容易令市民感受壓力和焦慮。有見及此,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博士開設了“REST ONLINE”和“CANDO勇破抑鬱谷” 兩個服務計劃,以幫助有輕至中度壓力,情緒抑鬱的大學生及有需要人士,透過網上心理輔導平台,為他們注入正能量,重建和諧人際關係。
潘佳雁博士
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下,REST ONLINE於2019年開展為期兩年,針對有心理輔導需要的香港大學生的服務計劃。大學是為學生未來做好準備的地方,有不少學生因而感到壓力,繼而影響精神健康。CANDO勇破抑鬱谷在創新及科技局資助下,在2019年開展為期三年的服務計劃,以建立一個適合香港抑鬱症患者的網上心理輔導平台。
兩個計劃均為參加者提供八節網上認知行為治療服務。通過個案範例,令參加者學習不同的認知行為技巧,並提供兩次與臨床心理學家面談和電話傾談的機會。服務計劃設有前測丶後測丶追蹤測試,以評估計劃的成效 。通過線上線下全面支援,輕鬆化解抑鬱情緒。
REST ONLINE和CANDO勇破抑鬱谷的標誌
本土化網上輔導平台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透過辨別和改變負面或非理性的信念,改變負面情緒和行為。計劃參加者只需在網上平台學習認知行為技巧,透過練習,便可以輕鬆處理情緒問題。網上平台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參加者可按個人的節奏完成。此外,計劃中的影片示範,都是以香港本地個案為題材進行製作,令個案範例更加生活化,由於切合本土文化,參加者更易產生共鳴,投入治療。
計劃開始後就收到大量報名和查詢,潘博士笑言: 「香港人真的有很大壓力,所以見到有計劃可以幫助減輕抑鬱症狀,就報名參加。我們收到比預期多一倍的報名,但因資源有限,我們只能透過面試去篩選合適的參加者。」計劃也與香港利民會丶明愛全樂軒和香港心理衛生會等非牟利組織合作,由它們介紹有需要人士參加線上線下提供面談丶傾談服務,全力舒緩參加者的心理壓力。
潘博士展示了REST ONLINE網上平台。
跨學科合作 解決資源不足
幾年前,潘博士參加了一個認知行為治療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在會議上分享輔導經驗,當中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心理學系的Per Carlbring教授提出的網上認知行為治療,令潘教授有所啟發,認為可將此模式在香港發展,協助香港有需要人士,而Carlberg教授後來也成為研究計劃的團隊成員,提供專業意見。計劃團隊成員並包括浸大計算機科學系徐建良教授,浸大社會工作系吳日嵐教授及楊劍雲博士。
潘博士指出,單在香港,已有超過60萬人患抑鬱症。在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亦將抑鬱症列為全球疾病第二位。但香港社會並沒有足夠資源如人手丶平台去幫助他們,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長,私家醫院服務價錢昂貴,使很多患者因而卻步。有見及此,潘博士決心設計免費的網上心理輔導平台,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及時服務。
CANDO勇破抑鬱谷的跨學科團隊
栽培專業人士 服務社會
CANDO勇破抑鬱谷計劃旨在舉辦不同的講座,去培訓200名本地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如社工丶治療師等,教導他們如何提供網上認知行為治療服務。香港醫療系統負擔日增,新冠肺炎疫情大大增加了醫療人員的負擔。長遠來看,計劃可協助解決精神健康服務人手不足問題。透過一站式網上心理輔導平台,治療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到更多患者。
潘博士亦認為,網上心理輔導平台是未來趨勢。世界各地早已有網上輔導平台出現,並發展得很成熟。隨着疫情影響,香港有很多面對面的輔導被迫取消,但網上輔導可以繼續幫助有需要人士,而他們也樂於使用這種新方法。網上輔導亦能成為有效的補充,由於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患者可以隨時得到支援。
工作坊培訓服務社會的專業人才
展望未來
在未來,潘博士寄望政府能投放資源在發展網上輔導計劃。網上輔導能為輕度至中度患者提供及時服務,防止他們的病情變壊,減輕社會醫負擔。除了REST ONLINE的大學生,以及CANDO勇破抑鬱谷的抑鬱症人士外,潘博士認為也可以嘗試發展其他心理醫療問題,如發展中的EASE ONLINE 自在社交計劃,使用虛擬實境技術,安排參加者在虛擬的社交場景進行暴露治療,幫助患社交焦慮人士克服社交障礙。
兩個計劃均設有社交媒體網頁,經常分享患者的經歷,教導不同的認知行為技巧,亦有歌曲帖文,傳遞正能量。計劃收到很多正面的用家回饋。潘博士希望,透過不同計劃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REST ONLINE、CANDO 和 EASE Online 計劃的社交媒體帖子,分享故事並教授不同的認知行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