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聞

任務
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推動企業的業務增長。
願景
通過啟發人才、培養領導者、激勵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持份者以及擴展我們的全球業務網路,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價值
我們通過創新研究及專家知識的轉移為合作夥伴增值,進而為社會、企業和浸大共同創造三贏的局面。
獲得更多靈感

解決方案, 企業(業界), 企業(職員), 初創
跨越障礙的社會創業家 — 浸大校友張世豪先生
12月1日, 2020年
浸大校友張世豪先生就認為研發和市場營銷助他拓展業務同樣重要,他一直致力研發,在2019年成立了一間資訊科技公司 — CP2JOY IT CO. LIMITED,將其創新技術商業化。公司名字中的「CP」是腦麻痺症(Cerebral Palsy)的英文簡稱, 而「Joy」則代表控制桿 (Joystick)。

解決方案, 企業
Entrepreneur Highlight - Getting Ahead With HKBU Alumnus Thomas Hung
5月1日, 2019年
(只提供英文版本)

解決方案, 企業(業界), 企業(職員), 初創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 – 韓全斌博士
6月1日, 2020年
韓全斌博士的傑出研究成果帶來了商機。他的科研技術得以商業化,充分完善了業內名貴中藥的標準化和品質控制規範。

企業(業界), 企業(職員), 初創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 龍康樂博士
3月1日, 2021年
龍康樂博士 - 創延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及科學總監
「保持謙卑的心不斷學習,正正是我人生的座右銘,因為我們仍處於開發藥物的早期階段,所以我還在尋找將這個創新的腫瘤學技術帶進市場的方法。」龍博士說。

解決方案, 企業
企業家亮點:從上班族到成為創業者—浸大校友蕭銘鴻先生:「敢想,敢做 !」
12月1日, 2020年
萧铭鸿先生成功创业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于浸大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后,他花了四年时间成为上班族后才决心创业。二零零七年,萧先生与几位合伙人成立了ETG。作为公司负责人,回想当年的艰辛,他庆幸团队出色,能坦诚以对,不畏挑战,并从挫折中学习。因大家对共同目标抱着坚定信念,团队才能不断尝试再尝试,从而汲取经验并作出调整,迈向成功。

創新, 技術轉移, 獎項, 活動
香港浸會大學發明“內燃機性能診斷”獲得AEI認可
2月5日, 2021年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車輛診斷法。此方法包括使用三軸加速器來診斷內燃機的性能和引擎的性能,包括引擎能量損耗和一個或多個發動機支架的缺陷。此方法還可以用於診斷車輛懸掛系統的退化。本發明提供了一個用於診斷車輛性能的包含三軸加速器的裝置。

創新, 技術轉移, 獎項, 活動
浸大唇語密碼身份認證專利技術揚威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2月8日, 2021年
由計算機系張曉明教授研發的「唇語密碼」專利技術同時結合了說話者唇部動作的生物特徵及可更改的密碼內容以提供雙重驗證,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用於驗證身份的雙重保密系統。

創新, 技術轉移, 獎項, 活動
浸大美白,抗衰老及護膚專利技術獲獎
2月8日, 2021年
中醫藥學院張宏杰教授和他的團隊發現,源於石斛屬中草藥的天然產物可以有效美白和保護皮膚。

創新, 技術轉移, 獎項, 活動
浸大屢獲殊榮的發明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帶來希望
2月8日, 2021年
目前,暫無徹底治愈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理想方法。因此細胞代替療法可能是患者的最後一線希望。由生物系翁建林教授領銜發明的自體神經乾細胞獲取技術,開創了活體幹細胞的應用,並避免了道德和基因的問題。

創新, 技術轉移, 獎項, 活動
浸大得獎專利以新創激光技術鑑定藝術品及古董
2月8日, 2021年
此納米探針技術是一種用於藝術品分析和鑑定的尖端技術。納米探針是一種分析基於紫外線激光誘導的羽狀熒光的技術,該技術由浸大張迺豪教授和他的團隊發明,即使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此項創新技術也不會對藝術品表面造成任何可見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