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聞

任務
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和一站式服務,推動企業的業務增長。
願景
通過啟發人才、培養領導者、激勵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持份者以及擴展我們的全球業務網路,以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價值
我們通過創新研究及專家知識的轉移為合作夥伴增值,進而為社會、企業和浸大共同創造三贏的局面。
獲得更多靈感

研究及影響
藝術何價—《珍百貨》
2月9日, 2021年
藝術於我們的文化中地位斐然,但價值卻往往只以金錢衡量。著名陶瓷藝術家、浸大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尹麗娟女士打破常規,作品《珍百貨》以仿製自日用品的陶藝,與真實雜貨商品並排,透過兩者的矛盾,與訪客探索藝術的真正價值。

研究及影響
鐵甲玻璃保護電話螢幕
2月9日, 2021年
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流動裝置的屏幕容易刮花或因碰撞破裂。浸大物理系講座教授謝國偉研發出「鐵甲玻璃」,兼具耐碎與防刮兩大優點,可望成為屏幕最佳保護。

研究及影響
融和體操促進社會共融
2月9日, 2021年
融和運動是融合智障人士與一般人士於同一隊伍的體育活動, 故被視為消除智障人士身上的刻板標籤的良好方法。浸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張小燕教授就發明了一種嶄新的「融和體操」,一方面宣傳共融理念,另方面亦讓不同身體條件人士都可同享運動樂趣。

研究及影響
知識化為共鳴故事推廣家庭醫生
2月9日, 2021年
「如果我們不是常常替希希換醫生的話,希希不會如此害怕(醫生)。」看著久病不癒的女兒堅拒去求診,束手無策的希希母親懊悔地說道。如同希希母親,不少人會經常換醫生求診,卻忽略了當中潛在風險。香港浸會大學傳播系副教授馮繼峯博士與政府衞生署合作製作微電影《我的家庭醫生》,藉由希希一家的故事,點出相關風險,並向公眾推廣家庭醫生醫療保健模式的好處。該合作項目的特別之處在於將馮博士獲獎研究中的學術知識轉化並應用至健康推廣,故此,影片可更有效說服觀眾採納其所傳遞的訊息。

研究及影響
舞台劇訴說新聞審查現況
2月9日, 2021年
「唯真為善」是新聞報導的原則。透過浸大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黃國鉅博士的作品《新聞小花的告白》,就現今時事及困境,他與觀眾共同思考了新聞自由的議題。

研究及影響
當金融遇上歌劇
2月9日, 2021年
十年前,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即使經濟已然復蘇,人們對那些痛苦時刻卻依然記憶猶新。浸大音樂系助理教授、作曲家貝臻雅博士與劇作家Scott Diel先生合作,圍繞一場社交媒體上的辯論,譜寫出首部討論經濟問題的歌劇《Nostra Culpa》。

研究及影響
改良數據傳輸 促進AI訓練
2月9日, 2021年
AI發展日新月異,背後得力於日趨成熟的AI訓練技術。然而,在技術持續進步的同時,必須不斷解決限制。浸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褚曉文便透過研究突破技術瓶頸,引領AI訓練達至新的高度。

研究及影響
擁抱健康
2月9日, 2021年
隨着人口老化,本港醫療負擔日增,有見及此,浸大中醫藥學院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作成立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透過中醫「治未病」概念,減少社會人士患病的風險。

研究及影響
電子教材添樂趣
2月9日, 2021年
香港向以考試文化見稱,填鴨式教育尤為普遍。以英語教育為例,老師於課上忙於灌輸詞彙、語法及句子結構等知識,以滿足評估需要。然而,囫圇吞棗下,縱然成績優異,學生卻鮮少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對自學缺乏衝勁。浸大教育學系研究團隊透過應用電子學習技術,為情況帶來根本改變。

研究及影響
創意 × 家具 × 首飾
2月9日, 2021年
你有曾想過一張椅子可以變換成一張桌子,或甚至一盞燈?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Andrea Ingrassia先生憑着非凡想像力,發明聯鎖扣設計,應用於家具與首飾設計,便可讓用戶隨意併湊出獨一無二的產品。